色彩风格

河道内存在40余年的房屋拆了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8-25      

  △ 2025年08月22日 《楚天都市报》 

 

  日前,伴随着挖掘机的作业声,一座在大富水河河道内盘踞了40余年的老旧房屋轰然倒塌。从立案到拆除,不足一个月!这场公益诉讼“攻坚战”如何速战速决?8月19日,应城市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了办案始末。
  2025年5月,应城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收到一条线索:大富水河内一座房屋影响行洪。承办检察官立即行动,通过无人机巡查、实地走访、与行政机关沟通等方式了解到,该房屋是上世纪70年代由某航运公司建造,用于船舶加油和物资存放。上世纪90年代,该公司倒闭后,该房屋由老职工占用,或自住或出租,已经存在了40余年。汛期在即,它就像卡在母亲河“咽喉”的骨刺,严重威胁行洪防汛安全。
  承办检察官介绍,为了啃下这块沉积了40年的“硬骨头”,应城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审前程序的治理优势,积极搭建共商共治平台,促进问题高效解决。
  6月23日,应城市检察院检察长聂江波主持召开听证会,检察机关就违法事实认定、监管职责归属、拆除难点堵点等问题,深入听取行政机关、代表委员、听证员等多方意见,凝聚了“必须拆、尽快拆、合力拆”的核心共识。听证会后,应城市检察院与行政机关就具体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进行了磋商,形成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。
  就在听证会结束的第二天,行政机关和属地政府联合实施拆除行动,检察机关现场监督,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到场见证。
  短短数小时,这座在河道中存在了40余年的房屋终于被拆除,被侵占的河道恢复畅通。随着建筑残骸的清理,岸坡修护的推进,母亲河的“伤口”正在愈合。
“河道行洪安全关乎千家万户,陈年的历史遗留问题,不是损害公益的免处金牌!”应城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开展检察监督,助力长江大保护,守护河湖安澜!